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低空经济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预测,到2030年,低空经济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其潜力之大、影响之广,不容小觑。然而,面对这一广阔蓝海,如何确保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低空经济稳健发展的路径。
一、政策引导: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低空经济铺路架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其中特别强调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一战略部署为低空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具体实施层面,国家民航局、发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推动低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如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等地相继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正逐步走向市场,为低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载体,其研发和应用正受到广泛关注。此外,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速技术创新,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等。同时,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此外,还应关注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低空经济向低碳、环保、高效方向发展。
三、市场规范:保障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市场秩序。当前,低空经济领域仍存在一些乱象,如非法飞行、安全隐患等。因此,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飞行活动,保障低空经济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低空经济相关活动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主体,为市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飞行活动审批、监管、处罚等机制,确保飞行活动合法合规。此外,还应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低空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低空经济各环节的服务能力。
具体而言,应加快通用机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加强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建设,实现低空飞行“一站式”服务。此外,还应关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后端的建设,如飞行维修与技术支持、运行服务、信息服务等,确保低空经济各环节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