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由树脂、纤维及芯材等多重原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各自具备独特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刚度、韧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它们的成本和产量也各有差异。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不仅取决于这些原材料的固有属性,还受到材料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的深刻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复合材料制造中的手糊、喷涂与纤维缠绕三种常用工艺。
一、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涉及手动将树脂浸润纤维的过程,这些纤维可以通过机织、编织、缝合或粘结等方式增强。在操作中,通常使用滚轮或刷子来涂抹树脂,并通过胶滚挤压使其深入纤维。随后,层合板在常压环境下进行固化。

材料选择:
-
树脂:环氧、聚酯、聚乙烯基酯以及酚醛树脂均可选用。
-
纤维:选择相对灵活,但需注意,基重较大的芳纶纤维可能难以通过手糊方式完全浸润。
-
芯材:无特别要求。
工艺特点:
-
手糊成型工艺简单易学,且若采用室温固化树脂,模具成本将相对低廉。
-
提供了广泛的材料和供应商选择空间,并且能够获得高纤维含量的层合板,所使用的纤维长度优于喷涂工艺。
潜在问题:
-
树脂混合和层合板品质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较大,难以获得低树脂含量且低孔隙率的层合板。
-
手糊树脂的分子量越低,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潜在威胁就越大,同时粘度越低越容易导致树脂渗透工作服而直接接触皮肤。
典型应用领域:
-
标准风电叶片的生产、批量制作的船艇以及建筑模型的制作等。
二、喷涂成型工艺
喷涂成型是将短切纤维增强材料与树脂体系同时喷涂至模具内,随后在常压环境下固化,从而制成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
材料选择:
-
树脂:主要选用聚酯类。
-
纤维:通常选择粗玻璃纤维纱。
-
芯材: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层合板结合。
工艺特点:
-
喷涂成型历史悠久,成本低廉,且能够迅速铺覆纤维和树脂,模具费用也相对较低。
潜在问题:
-
层合板容易形成树脂富集区,导致重量偏高。
-
只能使用短切纤维,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受到一定限制。
-
为便于喷涂,树脂粘度需降低,进而可能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
喷涂树脂中的高苯乙烯含量可能对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危害,而低粘度树脂又易渗透工作服,直接接触皮肤。空气中挥发的苯乙烯浓度难以达到法律规定要求。
典型应用领域:
-
简易围栏、低载荷结构板,如敞篷车车身、卡车整流罩、浴缸以及小型船艇等。
三、纤维缠绕工艺
纤维缠绕工艺主要用于制造中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件,例如管道和槽。在此工艺中,经过树脂浸润的纤维束被沿着各种方向缠绕在芯轴上,整个过程由专业的缠绕机和芯轴转速进行精准控制。
材料选择:
-
树脂:环氧、聚酯、聚乙烯基酯以及酚醛树脂等均可使用。
-
纤维:通常直接使用线轴架上的纤维束,无需经过机织或缝织成纤维布的步骤。
-
芯材:选择较为宽松,但蒙皮通常采用单层复合材料。
工艺优势:
-
生产速度快,经济合理。
-
可以通过测定穿过树脂槽的纤维束携带树脂量来精确控制树脂含量,同时纤维成本也被最小化,因为无需中间编织工艺。
-
由于直线纤维束可以沿各个承载方向铺层,所以结构性能也相当优异。
潜在挑战:
-
主要适用于圆形中空结构,对于其他形状的部件则可能不太适用。
-
纤维在部件轴向上的准确排布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大型结构件的芯轴阳模成本较高。
-
结构外表面因非模具面而美观性较差。

典型应用场景:
-
化学品储藏罐和输送管、气缸以及救火员呼吸罐等产品的制造。
手糊、喷涂与纤维缠绕工艺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哪种工艺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材料特性。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