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复材云集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知识 » 正文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16:11:55    浏览次数:69    评论:0
导读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发展历程、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不同类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应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发展历程、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不同类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应用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航天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成为航天器结构设计的关键目标。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深入了解其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于推动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概述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高性能聚合物作为基体,与增强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复合而成。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

三、发展历程

(一)初步应用阶段(20世纪70 - 80年代)

我国航天器研制初期,随着第一颗航天器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航天器结构,但当时主要限于次级结构。例如,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其主结构为球形72面体铝合金蒙皮骨架式壳体结构,在结构中采用了玻璃纤维承力锥。1975年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防热结构用复合材料是典型的功能复合材料,标志着我国突破了地球轨道返回式防热结构设计、试验及实现技术。

(二)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 - 90年代)

随着结构设计仿真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实现了在航天器结构中的大规模应用。在掌握了复合材料大承载结构设计、仿真、验证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复合材料成功应用至航天器主承力结构(平台)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代表产品为东方红三号波纹承力筒以及资源一号蒙皮加筋承力筒,此二者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承载轻量化主承力结构设计技术,开启了我国大承载卫星研制的历程。

(三)广泛应用阶段(21世纪初至今)

随着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复合材料优化技术、先进成型工艺技术的突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各类结构中。在主承力结构方面,成功研制了DFH - 4平台蜂窝夹层承力筒、导航二期全复材波纹承力筒等主承力结构,并在蜂窝板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了蜂窝板预埋/后埋技术。在次级结构方面,得益于复杂曲面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工艺成型技术的突破,复合材料大量应用至航天器次级结构中,使得大型、复杂的次级结构得以实现。

四、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不同类型中的应用

(一)主承力结构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主承力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卫星平台中,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制造的承力筒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等优点,能够有效减轻卫星的整体重量,提高卫星的有效载荷能力。像DFH - 4平台蜂窝夹层承力筒,配合碳/铝蒙皮铝蜂窝夹层板共同实现了平台的诞生,其结构质量比优于同期国内所有卫星。

(二)次级结构

在航天器的次级结构中,如太阳翼基板、天线支架等,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攻克并全面掌握了刚性太阳翼稀疏网格面板设计与工艺技术,1999年自研的中型太阳翼资源一号、小型太阳翼实践五号首飞成功,至同年底自研大型东方红三号太阳翼在轨成功展开,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中、小型一次展开刚性太阳翼研制技术,全面实现太阳翼自研。

(三)连接结构

连接结构是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连接结构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例如,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连接件,如螺栓、螺母、连接片等,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应用优势

(一)轻量化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的特点,相比传统金属材料,能够显著减轻航天器的重量。例如,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制造的航天器结构件,重量可比传统铝合金结构件减轻20% - 30%,这对于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能力、降低发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强度和高刚度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刚度可以与金属材料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金属材料。通过合理设计复合材料的铺层方式和结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度和刚度优势,满足航天器承力结构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三)耐腐蚀

航天器在太空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恶劣的腐蚀条件,如原子氧腐蚀、紫外线辐射等。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抵抗这些腐蚀因素的侵蚀,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四)可设计性强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可以根据航天器承力结构的具体要求,通过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和铺层方式,设计出具有特定性能的结构件。这使得复合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航天器结构设计的多样化需求。

六、面临的挑战

(一)成本问题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成本较高,且其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导致复合材料航天器结构件的成本远高于传统金属结构件,限制了其在航天器中的大规模应用。

(二)可靠性问题

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材料质量、制造工艺、环境条件等。在航天器长期运行过程中,复合材料结构件可能会出现性能退化、损伤等问题,影响航天器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可靠性研究和评估。

(三)回收利用问题

目前,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一个难题。大量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七、未来发展趋势

(一)降低成本

未来,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有望逐渐降低。同时,研发新型的低成本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如自动化成型技术、树脂传递模塑技术等,也将有助于降低复合材料航天器结构件的成本。

(二)提高可靠性

加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和测试,建立完善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可靠性评估体系。研发新型的复合材料损伤检测和修复技术,及时发现和修复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损伤,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

(三)加强回收利用

加大对复合材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发高效的复合材料回收利用方法,如化学回收、热解回收等。实现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四)智能化应用

随着智能材料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未来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望实现智能化应用。例如,在复合材料结构件中嵌入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件的应力、应变、温度等参数,实现对航天器结构的健康监测和故障预警。

八、结论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主承力结构、次级结构和连接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势,但也面临着成本、可靠性和回收利用等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复材云集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复材云集 www.fucaiyunji.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439

京ICP备19053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