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复材云集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知识 » 正文

低空经济热潮下碳纤维机制研究:短期需求激增与长期产能过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0 13:46:23    浏览次数:31    评论:0
导读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年均超30%的增速重塑航空制造产业链。碳纤维作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年均超30%的增速重塑航空制造产业链。碳纤维作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核心材料,其价格波动成为观察产业变革的窗口。当前行业呈现“短期需求激增与长期产能过剩”的双重特性,价格传导机制因此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博弈。

短期需求激增:结构性缺货催生价格弹性

低空飞行器对碳纤维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以eVTOL为例,单机碳纤维用量达100-400公斤,主流机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超90%。据行业预测,全球eVTOL订单量已突破6300架,2030年前释放的碳纤维需求或达千吨级。这种结构性缺货在湿法碳纤维领域尤为突出——某企业3K碳纤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单月涨幅超10%,推动市场均价从83.5元/千克回升至83.75元/千克。

需求激增的底层逻辑在于碳纤维的不可替代性:相比铝合金,碳纤维可使飞行器减重20%、续航提升15%,同时满足低空经济对续航里程、载重能力的严苛要求。此外,政策红利加速需求转化——某地区计划2025年实现全市域级低空通感网络覆盖,带动无人机航线新增440条,直接拉动碳纤维在机体结构、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占比提升至65%。

长期产能过剩: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尽管短期需求旺盛,但碳纤维行业长期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万吨,而实际产量仅5.9万吨,行业开工率不足50%。库存积压问题同样严峻,2024年底行业库存达1.65万吨,相当于3个月的市场需求。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长期承压,2022-2024年碳纤维价格跌幅近70%,行业平均利润压缩至330元/吨。

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技术扩散与投资过热。随着T700级以上高端碳纤维国产化率突破70%,新增产能呈现“低端同质化、高端依赖进口”的特征。风电叶片、体育器材等传统领域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某企业年报显示,其碳纤维产品毛利率从2021年的45%降至2024年的18%,印证了行业利润空间的持续收缩。

价格传导机制:供需博弈下的动态平衡

碳纤维价格传导呈现“短期脉冲式上涨+长期阶梯式回调”的特征。以某企业为例,其2023年11月以来累计调价6次,但每次涨价幅度均未超过10%,且价格高点始终未能突破2021年水平。这种波动性源于:

需求端脉冲效应:低空经济政策落地、新机型量产等事件驱动短期抢购,但需求持续性存疑。

供给端弹性释放: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如湿法工艺成本下降40%)快速填补缺口,抑制价格非理性上涨。

库存调节机制: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90天降至2024年的60天,但绝对库存量仍处高位,限制了价格上行空间。

长期来看,价格中枢将由“产能利用率”决定。当前行业开工率不足50%,意味着价格需维持在盈亏平衡点(约80元/千克)附近才能维持产能稳定。若低空经济需求持续释放,推动开工率提升至70%以上,价格或迎来实质性反弹。

 

结构性矛盾的破局路径

化解供需矛盾需从两端发力:需求侧需加速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通过场景拓展(如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释放增量需求;供给侧则需推动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重点发展T800级以上高性能纤维,同时淘汰落后产能。某研究机构预测,若2030年eVTOL碳纤维需求达到1.18万吨,叠加机器人轻量化需求,行业开工率有望提升至65%,届时价格或迎来结构性修复。

当前碳纤维市场正处于“需求牵引供给”与“供给制约需求”的临界点。短期价格波动反映的是产业变革中的阵痛,而长期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低空经济能否真正成为万亿级赛道。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把握“高端化、差异化、场景化”的发展方向,或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复材云集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复材云集 www.fucaiyunji.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439

京ICP备19053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