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复材云集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知识 » 正文

航空复材自动铺丝缺陷控制研究进展:大尺寸构件缺陷影响与路径规划的闭环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5 14:08:44    浏览次数:3    评论:0
导读

一、大尺寸构件自动铺丝缺陷的影响与检测技术突破在航空复合材料大尺寸构件制造中,自动铺丝(AFP)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缺

一、大尺寸构件自动铺丝缺陷的影响与检测技术突破

在航空复合材料大尺寸构件制造中,自动铺丝(AFP)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缺陷控制。典型缺陷包括间隙、重叠、纤维屈曲、褶皱等,这些缺陷会显著降低结构的力学性能。例如,间隙缺陷可能导致层间应力集中,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15%-20%;而纤维屈曲缺陷会使压缩强度降低30%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

1.2.5D图像检测技术

结合线激光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算法,实时采集铺层表面轮廓信息并生成2.5D图像,可有效识别间隙、搭接、三角区等缺陷。该方法在飞机进气道铺丝实验中实现了7.3%的误检率和4.1%的漏检率,检测速度在GPU加速下达到143帧/秒,满足在线检测需求。与传统2D视觉检测相比,2.5D图像能够更准确地捕捉缺陷的三维特征,例如间隙的深度和宽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2.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国际领先企业如波音公司采用红外热像仪与激光位移传感器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预浸料带的张力均匀性和铺设厚度一致性。热红外成像可检测因热传导差异导致的缺陷(如夹杂),而激光位移传感器则能精确测量铺层表面的微小变形。这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使缺陷识别率提升至99%以上。

3.硬件集成与标准规范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需满足轻量化和高精度要求。例如,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总重量应不超过1 kg,并通过轻质铝合金夹持装置固定在铺丝机上,避免干扰设备运行。同时,行业标准(如GB/T 26743)对缺陷检测的分辨率、报警响应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检测系统的工程化应用可靠性。

二、路径规划的闭环控制技术创新

路径规划是自动铺丝的核心环节,其优劣直接影响铺丝质量和效率。闭环控制技术通过将检测结果反馈至路径规划算法,实现缺陷的动态补偿:

1.自适应路径生成算法

针对复杂曲面(如机翼蒙皮、机身段),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测地线和广义螺旋线的路径规划方法。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变角度轨迹规划算法,通过优化丝束方向和偏置距离,使间隙与重叠缺陷减少50%以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提出了基于管道曲面广义螺旋线的算法,结合局部方向偏差和转弯半径约束,确保丝束在大曲率区域的均匀铺放。

2.工艺参数协同优化

北京华航智造科技的专利技术(CN119783464A)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实现了张力、速度、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动态调整。具体而言,动态张力控制模型可根据曲面曲率变化自动调节丝束张力,减少纤维屈曲风险;智能剪切指令集则优化了多丝束的裁切顺序,降低重送频率。实验表明,该方法使铺丝效率提升25%,缺陷率从1.2%降至0.3%。

3.数字孪生与实时仿真

数字孪生技术被用于模拟铺丝过程,预测缺陷发生概率并优化路径规划。例如,通过建立铺丝头运动学模型和温度场分布预测模型,可提前识别高风险区域(如曲率突变处),并调整路径参数以避免缺陷。在某型飞机机翼的仿真中,数字孪生模型使铺丝缺陷率降低40%,生产周期缩短15%。

三、闭环技术的工程应用与未来方向

闭环控制技术已在多个航空制造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

1.国际工程实践

波音777X的复合材料机翼制造中,Electroimpact的智能铺丝机通过激光轮廓仪实时监测丝束间隙,结合AI算法自动调整路径,使人工检测时间缩短70%,缺陷率控制在0.5%以下。空客A350的机翼蒙皮采用法国Sofim公司的自动铺丝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路径优化,铺丝效率提升25%。

2.国内技术突破

中国商飞在C919垂尾壁板制造中,采用国产机器人式铺丝机和热隔膜成型技术,实现60层材料的一次性固化,重量减轻30%的同时强度提升20%。通用技术集团齐二机床研发的龙门式铺放机,通过国产化直线导轨替代进口部件,将铺放精度提升至±0.1 mm,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

3.未来发展趋势

-超高性能材料应用:开发3000MPa级碳纤维和自修复复合材料,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缺陷容忍度。

-智能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入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实现多台铺丝设备的协同作业和远程监控。

-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和区块链技术,记录铺丝过程数据,实现缺陷溯源和寿命预测。

航空复材自动铺丝缺陷控制与路径规划的闭环技术,通过“检测-反馈-优化”的全流程控制,显著提升了大尺寸构件的制造质量和效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该领域将向“零缺陷制造”和“全智能化生产”迈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复材云集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复材云集 www.fucaiyunji.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439

京ICP备19053003号-1